首信企服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前海最新新闻

前海最新新闻

深晚记者随团采访坪山、南山、前海多区域创新发展感受湾区活

前海百科-小徐 :2021-05-31 15:30前海最新新闻
4月16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深圳。深晚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度感受深圳坪山、南山、前海多个区域创新发展活力,走进比亚迪、新产业生物医学、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微信图片_20210419213353.png

  4月16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深圳。深晚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度感受深圳坪山、南山、前海多个区域创新发展活力,走进比亚迪、新产业生物医学、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利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嘉里中心等多个发展亮点企业和机构,领略深圳的创新魅力。据悉,“沿着高速看中国”系列活动广东站,旨在以高速路为经纬,探访广东省内21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沿着高速看中国”系列主题采访活动于4月16日到达深圳站,聚焦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深圳特色发展历程。

  1

  创新引领

  产业集聚展现“坪山速度”

  16日上午,采访团首先来到了深圳坪山区。在坪山的明星企业比亚迪总部,深晚记者看到,经过26年的发展,比亚迪已成为一家横跨汽车、电子、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大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树立了电动车电池安全标杆,拥有300多项专利。

  位于坪山区的锦绣东路,是一条长3.8公里的城区道路,也是一条云集191家生物医药类公司、11家上市公司的“超级大道”。这条道路被外界誉为“BT(生物技术)大道”,成为“生物医药企业首选坪山”的最佳注解。2020年,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一核多中心”明确以坪山为“核”的利好带动下,全区生物医药企业达到648家,新增218家,增长50.7%。如今的坪山,已被赋予深圳东部中心、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和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三大全新定位,成为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的选择。

  位于BT大道旁的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介绍,在新冠疫情防控初期,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以及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中国生物公司。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多年的发展,已掌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固相载体和分离材料-纳米磁性微球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实现自产自用,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蕾表示,“坪山区政府非常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每个关键的时间点给予企业非常重要的支持。”张蕾还表示,正在建设的深圳外环高速二期,给予了坪山区企业很大的期望,希望可以尽快通车,大大实现深圳东部地区交通的便利性。

  “之前坪山区的企业主要依赖沈海高速和南坪高速,未来如果实现了外环高速二期和一期的贯通,加上南坪高速的接通,会使得整个东部的发展比之前要快很多,和深圳市区核心片区的交流合作也会便利很多。”张蕾告诉深晚记者。

  2

  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据了解,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为集知识产权党政机构、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运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空间结构上形成“一台两厅两庭三室多窗口”的功能布局。一台是产品展示T台;两厅是展厅、多功能厅;两庭是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庭、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三室是综合调解室、警示谈话室、公证室;多窗口是现场开设44个标准化服务窗口,包括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深圳)实践基地、国家专利技术(深圳)展示交易中心、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2020年至今,共办理保护类业务2.4万件、促进类业务1.2万件。

  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刘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第一个区域级的一站式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的初衷是因为南山区是知识产权服务的一个高地,也是知识产权需求的一个高地,所以当时在深圳湾创业广场打造了这样一个服务平台,腾出一块空间,来解决南山辖区企业乃至整个深圳市,甚至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刘静表示,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企业来到中心后,得到一个全方位的保护。从初期创造到后期运用,都能找到和自身企业相关的配套服务。

  3

  已有超过50家香港专业机构在前海执业

  采访团随后来到深圳前海片区。据了解,前海是内地试行香港建设模式最早、最集中的区域之一。2013年,前海率先批准嘉里项目开展香港建设模式试点,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先后增加了新世界等6个港资项目及10个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试点。据统计,截至去年,共有超过50家香港专业机构和150名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香港专业机构签订合同金额超过20亿元。

  近年来,前海与香港建设行业开展多维度、多渠道互动,为香港专业人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条件。主动赴港宣传建设领域惠港政策5场次;接待香港建设领域专业人士来访600余人次;互派政府工作人员挂职学习4批次;每年为香港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50个;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前海·香港青年建筑竞赛”,受到香港业界、学界的广泛支持与高度关注,成功吸

 

文章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